《流浪地球》观后感

时间:2025-04-28 09:20:19
《流浪地球》观后感(15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1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浪地球》观后感1

暑假来了,是我们小学生最盼望的日子,假期不仅能放松我们的学习压力,还让我们有时间见识各种新鲜事物,学习各种新知识。

假期里我认真的重温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电影是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这是一部中国的科幻片,看完这部电影我沉思了很久,明白了人类必须要善待地球,地球没有了,我们的家园也就没有了,我即失望又感动,失望的是我以为刘启会和爸爸刘培强团圆,但结局是刘启的爸爸永远留在了星际宇宙。爷爷留在了冰雪覆盖的上海。但我又很感动。在拯救地球的最后36个小时时,每个人都是拼尽了自己的力气来保护自己的家园,就算是面对死亡,也不害怕,最后是宇航员刘培强为了挽救更多的人们,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驾驶着国际空间站冲向了木星,因为引爆了木星,拯救了地球。最终,地球活了,我一直悬着的心也慢慢的放下来了,影中还有一处使我记忆犹新,电影中韩朵朵不明白“希望是什么”;也就觉得希望也没什么用。但是她在救助别人的时候车明白希望的可贵。特别是第二次救人的时候,我觉得每一句都是充满了希望,说出了她的心里话,让我们都看到的希望。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人类真的要团结一心了,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让蓝天白云常常挂在天上。我们才能舒适的生活在地球上。请不要再让我们的地球母亲再受到伤害了

《流浪地球》观后感2

假如,有一天太阳开始衰老,人类、地球该去哪儿?

去寻找另一个“太阳系”,也就是去流浪。

在茫茫宇宙之中,人类显得是那么渺小却又执着。主角和他的伙伴们肩负重任去拯救生命在倒计时的地球。即使在绝望的境地,依旧选择了希望。“苏拉维希三号”是一个扭转绝境的机遇,尽管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人们的心头,尽管钻石一样珍贵的希望很渺小,但是人们对家的热爱,将希望扩大了“N”次方。阻止地球因木星引力而解体,提出各式各样的救援行动,坚持不懈地拯救地球。

但在危险来临的那一刻,人们又显露出了本性:贪婪、恐惧、逃避、轻生、木然……

即便如此,与家人团聚的信念战胜一切负面的人性情绪,献出生命光荣牺牲好过于坐以待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还很长,让我们长留好奇心,崇尚科学,敢于探索,在知识的基础上加上实践,就可以取得成功。

这部电影有些像“小升初”,离开了一个点,经过一条线,到达一个面。从小学出发,经过不断地学习后,到达了中学。在这之中有一个契机,这个契机需要不断学习与实践,才能把握这个机会力挽狂澜。很像即将期末考试的我们,缠住佛祖的脚,奋力“临时抱佛脚”把各门课本一一摆在桌上,调动所有脑细胞,一边回忆一边查缺补漏。学渣们就惨了,一边痛恨上课时走神的自己,一边化为女娲开始“补天”行动,势图力挽狂澜。当灾难(期末考试)来临之际,有准备者成功地将灾难化作奇迹,无准备者只能等待命运的审叛。

不论何时何地家国就是你的后盾。

人性,人最初的本性。

信念,是人们最坚定的意念。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享受科技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不偿想一想地球这个太阳系的行星之一。是不是也应该保护地球,防地球也衰老成为“流浪的人类”。

《流浪地球》观后感3

今年寒假,我大半时间都在老家。刚从老家回来的时候,爸爸笑着对我们说、“我们一齐去看电影《流浪地球》吧!这一部是吴京演的,肯定异常好看。”我们高兴地连声说好。

《流浪地球》开始演了。只见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必需抓紧时间离开地球,去另外寻找生存的空间,于是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但这推进器需在两千五百年后才能够抵达新的家园。在此期间,人类建立了地下城,抽中签的人们才能住进去。联合国在太空成立了空间站,将此计划命名为“流浪地球”计划。两位主人公偷偷溜出去过年,可在途中遇到了一场灾难,许多城市的发动机停止运转了,在三十多个小时后地球将会撞上木星,导致地球自行瓦解。

他们的车被临时征用为救援队,和CN7—11救援队展开了一系列的救援,当人们把全部发动机重启后,联合国和空间站宣布放弃人类,并播报、在七天之内,可和家人团圆,并进行最终的告别,空间站将会开始“火种”计划,即带着三亿精子卵寻找新的家园。所有的人类都准备回家团圆了,可是两位主人公和CN7—11队想到了一个拯救世界的方法,用“火柴”点燃木星,木星上的波动会将地球推理轨道,其中一位主人公韩朵朵向世界动员,叫靠近他们的救援队尽快赶来帮忙,这么多人的努力以及刘培强所在空间站的牺牲,地球被推离了木星,地球最终得救了。

看这部电影,我的心一向和主人公紧紧地联系在一齐,担心着主人公的担心,万一地球真的被毁了,那我们怎样办?当事情得以解决,地球得救了,我的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才觉得回到现实中来。虽然这部电影并不是真的,可是让我明白了要对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要爱护地球,做仅有善没有恶的人类,就算是真的被放弃了,可是我们只要出一点点力,说不定就成功了,必须要坚持不懈。

《流浪地球》观后感4

宇宙浩瀚,人类的技术何先进,如何天马行空,都只是宇宙中的一点涟漪。而宇宙如何浩瀚也不能抹去人类存在过、奋斗过、爱过的痕迹。

这是一部带领全人类逃亡的史诗。

太阳膨胀,已渐渐成为人类和地球的威胁。联合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建造并发动了地球发动机,规划起了长达2500年的全球移民流浪计划。当运输火石、挽救地球任务级别高于一切时,一位位无名英雄为拯救迫在眉睫的危机死在了天灾之下。地球被木星巨大的引力吸引,在计算地球自救率几乎为零时,在得知人们运用哭泣、暴力发泄内心时,联合政府依然继续启动“火种计划”,用此来延续地球人类文明。不仅如此,地球人类也没有放弃希望,刘培强引爆木星,终将地球和人类推向浩瀚宇宙,流浪,现在刚刚开始。

扑面而来的人文感博大宽厚,和美国完全不同,没有那英雄主义的个人救国,只有全人类同心协力、愚公移山的精神。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虽然有放弃希望选择自杀的日本救援队队员。但是当全球广播发出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安静了下来,几乎所有的人都调转车头。即使希望尽如游丝般渺茫,即使已经被人们宣布了死刑,还是会有人尝试在希望的微光下沐浴成长。人类永远都在磕碰抗争中生活。

至于未来会如何?或许会一路坦荡,出了鬼门关后,便可卧在群星闪耀的宇宙中,舒服地待到阳光又下一次洒满世界;或许会磕磕绊绊挺过一段又一段的艰难时 ……此处隐藏4491个字……巨柱’’的描写地球启航产生的违纪清晰可见,宛如一艘巨型飞船摇摇宇宙之间;北京、上海被冰雪覆盖,气势磅礴地木交界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试问有电影能看到这一幕?

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硬科幻,看到这样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动,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不完美。

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里的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致,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信念,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整救世界。

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样的事情,而且做得非常棒,给中国的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有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量地球小说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的改动,只拍了小说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判断,希望能在续集看她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服。在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了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观后感13

大年初三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去银河电影城观看了正在热播的影片——《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是根据刘慈欣的《流浪地球》改编而成的,虽然不及原著的内容丰满,但是还是精彩的,尤其是其中的中国元素,特别打动人心。它主要讲了太阳即将爆发氦闪,为了躲避灾难,人类耗尽所有资源,建造了无数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飞向人马座比邻星,成为比邻星的卫星。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顺利,地球在经过木星轨道时,地球引力被木星捕获,就在地球即将突破木星的洛希极限时,为了将地球推离木星,人们想到利用地球发动机爆炸所产生的热量引爆木星,然后利用它的冲击波将地球推离木星的方法。可是还差5000公里才能到达木星,这时主人公刘启的爸爸刘培强不惜牺牲自己驾驶着空间站,用空间站里的500吨燃料引爆了木星,拯救了全人类的故事。在影片里,刘启成长的17年里都没有见过爸爸,所以他恨爸爸,觉得他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他也不配做自己的父亲。然而,直到爸爸驾驶空间站冲进等离子光柱时,他才忽然明白,原来爸爸并不是不爱自己,而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小家。

这让我想起了几天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从学校上课回来,是爸爸来接我的,他一眼就看到我身上的墙粉,原本晴朗的脸一下子就阴沉下来,问我这是怎么弄脏的?可还没等我开口,他的火气就冒上来了,当众训斥了我。那一刻,我无地自容,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回到家后,他也不理睬我。我想他肯定永远不会理我了。可是第二天,爸爸就给买了一双新鞋子,还亲切地招呼过试试看合不合适。然后又坐到我身边,心平气和地说了许多鼓励我的话。这时,我才知道爸爸并不是不爱我,只是他希望我能在各方面表现更加优秀。

爸爸的爱是深沉的,是难以察觉的。它可能藏在训斥中,也可能躲在某个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注视着你。爸爸的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到。

《流浪地球》观后感14

今年春节,《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燃爆了各大电影院。这部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的影片,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急剧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了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这部影片场面宏大,扣人心弦,令人感到惊心动魄。

当地球无法摆脱木星的巨大引力,即将跌入洛希极限的危急关头,中国CN171-11救援队的三名队员,竭力想要推动巨大的点火撞针,以重启行星发动机。但他们只有三个人,而撞针却那么庞大,即使他们把自身的防护服电量耗尽,也无法成功。这时,各个国家的救援队闻讯赶来,大家齐心协力,一起用劲,终于成功推动撞针。看到这一幕,我感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团队精神。比如,前段时间,我们代表学校参加金水区的班级合唱比赛,离了谁都是不行的。在准备参赛的那个月,大家每天都抽出宝贵的学习时间,反复刻苦练习歌曲,而参赛当天,家长们也都来帮忙化妆。比赛的时候,同学们各个精神抖擞,指挥、鼓手、钢琴伴奏老师……每个人都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如果没有这种团结的精神,不依靠团队的力量,我们就不会取得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影片中还有一点让我感触很深:当地球面临解体,人类即将毁灭,各国救援队都放弃了自救。这时韩朵朵含着眼泪进行全球播报:我们决定选择希望!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正是这句话,重新鼓起了大家活下去的勇气。是的,希望是灯塔,照亮人生前行的方向;希望是清泉,唤醒心中奋斗的力量;希望是春风,为成功播撒种子;希望是内心深处永不停息的动力源泉,是我们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经历一些坎坷的事情,会悲伤、会难过。但是只要心中永存希望,永存目标,乐观面对,就一定能最终走向成功!

《流浪地球》观后感15

最近,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神奇而感人的科幻片,欣赏完这部电影后,我受益匪浅、百感交集。

《流浪地球》这部作品最开始出自作家刘慈欣的笔下,后被导演郭帆翻拍成电影,它讲述了在20xx年,太阳急速老化,迅速膨胀,地球面临被吞噬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倾其一切资源,在地球上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准备推动地球离开危险的太阳系。可是,在地球经过木星的时候,木星的强大引力使得许多发动机熄火,地球又面临着撞击木星的危险。在即将与木星碰撞之际,国际空间站工作人员刘培强驾驶空间站引燃木星,将地球推开,使得地球免遭灭顶之灾。从此,地球开始了长达二千五百年的流浪之旅。跌宕起伏的剧情引人入胜,却不失人间真情,实乃科幻佳作。

地球,本是个极乐之都。在这里,蓝天白云,晴空万里,万物生机勃勃。45亿年的时光匆匆过去,给蓝天白云涂上了尘埃,给花草树木掏走了灵魂。从前,苍天留给人类的是动物;如今,人类还给苍天的是遗骨。当我仰望被自己复印的灰蒙蒙的天空,当我听到了“臭氧层空洞”、“大气层稀薄”的消息,我突然后怕起来:如果真像《流浪地球》预言的一样,在不远的将来,地球面临着灭顶之灾,人类怎么办?难道人类的灵魂也要像从前人类掏走灭绝动植物的灵魂一样,被苍天掏走吗?人类口口声声夸耀自己的文明,有几次真正做到了文明……此时的我浮想联翩。

可能,有些自信的人会说我在臆想,有些怕事的人会说我乌鸦嘴。有的人说,即使地球灭亡了,人类也可以移居至其他星系,不一定非要居住在太阳系,居住在地球上。可人类要移民是谈何容易;目前科学家已确定,在半径为四千万公里的范围之内,未找到任何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那么人类若企图移居至其他星系将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弊大于利。而与其移居,不如现在开始保护我们的地球,让地球撕下被复印的一切,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闪烁最耀眼的光芒。

《《流浪地球》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